HACCP的起源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6-10-23 点击:1219次
危害分析与重要管制点(HACCP)制度之概念是在1971年的美国第一届食品保全会议上提出来;HACCP,英文全名为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是于1960年代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NATICK陆军实验室及一家民营食品公司(PILLSBURY)共同开发出应用于确保太空饮食安全之一种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制度,主要涵盖危害分析(HA)与重要管制点(CCP)二部份。它是一套强调须先分析明了食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之危害,并于制程中找出重要管制点在食品制造时即予以控制,使危害不致发生于最后成品内的预防系统,换言之就是藉由预防控制来确保成品的安全。食品HACCP制度已取得国际间的共识与肯定。
在国内推动HACCP制度的滥觞,缘起于台湾省政府卫生处在民国86年起执行的『餐饮业食品安全管制系统先期辅导计划』,HACCP制度在我国早已法制化,法规的专有名词为『食品安全管制系统』(现行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第八条第二项),即为鉴别、评估及管制食品安全危害,使用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点原理,管理原料、材料之验收、加工、制造、贮存及运送全程的系统。HACCP这套食品安全管制系统的实施是必须建立在GHP(Good Hygienic Practices)的良好基础上。自此之后,已开启餐饮业HACCP制度建立或餐饮业食品安全管制系统建立之本土化相关研究之契机,也真正让这个制度的推动,受到产、官、学、研各方面的重视。
版权所有,盗用必究